53%的求职者遭遇过求职陷阱 虚假职位“坑”最多
毕业季,既是求职的高峰期也是求职陷阱的高发期。近日媒体报道,有女生求职陷入整容贷款骗局,不还钱被威胁“肉偿”;还有新闻报道一些招聘平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等事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那么,求职者遇到过的求职陷阱都有哪些,应该怎样预防?
为此,分行业专业人才招聘网站英才网联(www.800hr.com)特别推出“求职陷阱大调查”,希望通过调查,了解职场人在求职路上遇到过哪些陷阱,通过哪些渠道求职易被骗,被骗后如何维权等,以给求职者提供参考。
参与本次调查的求职者中,男性占45%,女性占55%;65%的求职者参加工作“1年以下”;有53%的求职者表示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求职陷阱,其中,在“22岁以下”被骗的求职者占比32%,63%的求职者认为自己被骗是因为“经验少,不易分辨骗局”。
在线招聘是主要求职渠道
在“您曾经/现在通过哪些渠道求职?”这项问题的调查中,通过“招聘网站/App”求职的被调查者最多,占比52%,“校园招聘”、“现场招聘”、“亲戚介绍”这三项分别以23%、13%、8%排在二三四位;通过“人才中介/猎头”、“内部推荐”、“QQ群/微信群”、“招聘小广告”方式求职的被调查者较少,共占比12%。(见图一)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都通过招聘网站/App求职,目前,我国在线招聘行业正快速发展,各种招聘网站/App层出不穷,良莠不齐,这也为求职陷阱的蔓延提供了环境,因此,平台加大对招聘企业的监管审核力度变得更加重要。而校园招聘因为有学校的事先审核,遇到陷阱的概率会大大减小。
虚假职位信息“坑”最多
在“您在求职时遭遇过以下哪种陷阱?”这项调查中,职场人经历过最多的陷阱是“虚假职位信息”,占到21%;其次为“收取费用不予退还”,占比为19%;“黑中介”、“入职培训被骗钱或贷款”和“薪资福利没有按约提供”的选择率分别为13%、12%、7%、“试用期无故辞退”、“皮包公司”、“直销、传销”的选择率相对较低,均为4%。(见图二)
许多招聘陷阱都是以高薪、高提成、高福利为诱饵,诱骗求职者前去应聘,随后以缴纳体检费、服装费、餐费、保证金等各种名义骗取求职者钱财,或是以包就业的入职培训为由骗求职者贷款。有的传销组织则假冒知名企业招聘,诱骗求职者加入传销组织,去年轰动一时的李文星之死,就是因为其被虚假职位信息蒙蔽,最后陷入传销组织导致了悲剧发生。
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表示,求职者千万不要被高薪职位蒙蔽双眼,求职前最好在网上查询一下公司简介概况;在求职过程中,一旦被要求缴纳钱款要立即警惕,正规企业的培训、入职是不需要求职者交钱或经过第三方贷款的。
通过QQ/微信群求职易被骗
在“您认为用哪种渠道求职容易被骗?”这项问题的调查中,29%的人认为通过“QQ群/微信群”求职容易被骗;认为通过“招聘小广告”求职容易被骗的人占25%;另有16%的人认为通过“招聘网站/App”求职被骗的机率较高;23%的人认为通过“猎头”、“人才中介”求职易被骗;认为通过“现场招聘”、“校园招聘”、“内部推荐”、“亲戚介绍”求职易被骗的人较少,共占7%。(见图三)
求职季不仅是毕业生着急找工作,父母也会忙着张罗,此前,就有家长因为自己女儿即将毕业正在找工作,想请在某群里说过有亲戚在教育部门任职的朋友帮忙,但却一次次被索要钱财。QQ群/微信群、招聘小广告这些求职渠道,因为没有预先审查企业资质的过程,求职者很容易因为求职心切被骗。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提醒各位求职者,找工作一定要走正规渠道,去正规的招聘网站或当地人才机构主办的招聘会,不要轻信那些所谓"有关系"的人的话。
44%的求职者会及时维权
根据“您在被骗后如何应对?”这项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44%的人在发现自己被骗后会选择“向平台/有关部门反映、举报”、“报警”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33%的人选择将自己被骗的经历“和朋友、家人诉说”;另有14%的人选择“不了了之,自认倒霉”,余下9%的人选择“其他”方式。(见图四)
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求职者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会选择将自己的被骗经历通过正规渠道反映,大部分求职者会自认倒霉或者选择与自己的家人朋友诉说。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表示,求职者受骗后可以立即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及时追回损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经验少或是被骗主因
根据“您认为自己被骗的原因是?”这项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63%的调查者认为自己被骗是因为“经验少,不易分辨骗局”;28%的调查者认为自己“求职心切,怀有侥幸心理”从而被骗;还有5%和4%的人认为自己是因为“骗术让人防不胜防”和“其他”原因被骗。(见图五)
许多被骗的求职者都是应届毕业生或是找兼职的在校生,社会经验少、求职心切是其共同点。大部分招聘/兼职陷阱正是利用了求职者的社会经验不足、急于找工作的心理,以“高薪”、“名企”、“快速提现”等噱头吸引求职者掉入陷阱。
有一份 “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是许多人的理想,然而现实中,打着“高薪”旗号招聘的背后往往是一个个陷阱。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提醒,不管是通过哪种渠道求职,急功近利、“走后门”是万万不可取的,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丢失钱财事小,伤及性命事大。无论通过哪些渠道求职,都要警惕高薪诱惑,不要轻信他人。
【转载请注明转自番禺招聘网P3.cnhttp://www.p3.cn】